1969年,原本计划派4路大军入侵我国的苏联,最后为什么不敢打了呢?点关注不迷路,方便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说起我国和苏联的关系,那是相当的复杂。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两国的关系还是相当紧密的,那时候的苏联以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身份自居,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苏联不但停止了对我国的援助,还在两国边界挑起争端,全然不顾过去的革命友谊,让彼此的关系一度非常的紧张。
自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苏军入侵珍宝岛之前,苏方在边境挑起的事端多达4189起。1969年3月2日,苏军再度侵入珍宝岛,袭击了我国边防人员造成6人伤亡。
展开剩余88%我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动了自卫反击,一举击败了苏军。此次战斗一直打到了3月17日,当时我军在火力、兵力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然顽强地击退了入侵的苏军,捍卫了国土安全。
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后,苏联的一众领导都主张解决“中国的威胁”。他们计划先用核武器消灭我国军事力量,再兵分四路闪击我国内地。
第一路是通过哈尔滨直击沈阳;第二路是通过内蒙古一周直下北京;第三路是攻打新疆乌鲁木齐;第四路则是派空军空降部队占领兰州。不仅如此,苏联当时还同美国取得了联系,试图和他们一起对中国进行军事打击。
同年8月13日,苏联在我国新疆边界制造了铁列克提事件,导致了我国38名战士牺牲。当时国际上看戏的国家很多,他们都在想苏联到底什么时候会攻打中国。因为在珍宝岛事件之前,苏方就在边境集结了110万人的军队准备随时南下。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等了许久苏联却迟迟没有动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看到这里的观众不妨点个赞,我们精彩继续。
是苏联惧怕中国吗?显然不可能,因为当时的中国还做不到与苏联抗争。仔细回顾中国历史你就会发现,我国在建国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在四处征战巩固国家主权。
抗美援朝、中印自卫反击战、以及解放台湾等战争的背后都是巨额的军费支出。就说抗美援朝,我国在抗美援朝期间欠下了苏联近13亿美元的军火费,这笔费用直到1965年才全部还清。
那么苏联是想到以往和中国的情谊,所以心软不打我们了吗?这也是不可能的,当初苏联入侵阿富汗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可是一点犹豫都没有,眼都不眨地就占领了他们的国土。
其实苏联之所以没有出兵攻打中国,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第一,因为当时的中国已经拥有核武器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当时的国内除了多年抗战遗留下的精气神,几乎什么都没有。
经济发展滞后,科技才刚刚起步,当时的科研人员能吃饱就算不错了。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群致力于新中国发展的科学家们挺身而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仅用5年的时间,在1964年就研发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颗氢弹面世。这次我们的科学家们再接再厉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就制造了又一国之重器。
相比当时的苏联,我国原子弹的发射技术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是已经具备实战能力。尽管苏联口口声声地说不怕中国核武器,但考虑美国在抗美援朝中的下场,他们真的不怕吗?
中国人骨子里的顽强和不怕死精神是世界都为之震撼的。再说了,用核武器打美国是有点远,打苏联还是很近的。
第二,战争补给问题。
众所周知,现代化战场拼的不光是武器和人力,更重要的是战争的补给。当时边境苏军的补给主要依靠西伯利亚铁路,上百万人的军队都指望着这条铁路活着。
战争一旦爆发,苏军深入中国内陆,他们的补给势必就会成为问题。如若不能速战速决,苏军将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此处我们可以参考日本入侵中华时陷入持久战的后果。
与此同时,一旦我军切断了西伯利亚铁路,那么苏军的命脉也就被掐断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苏联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的苏联如果和中国开战,还要考虑战后如何复苏颓败的经济。
一旦苏联示弱,美国第一个就会站出来带头打压。届时没有了中国这个盟友,他们想安然无恙可能性真的不大。
第三,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中国。
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也就在清王朝时期被列强欺负到了家门口。在经过无数个岁月的洗礼之后,新中国早已不是原来那个备受欺辱的国家。
当时,主席为了抵御外敌思虑良久提出了“大三线建设”这个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方针为我国建立了长久、稳固的战略大后方,当时中国的核防御设施也已经完备。
所以即便苏联想强攻我国,他们必然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这样的后果他们能承担吗?让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捡便宜,真的值得吗?考虑这一点,苏联出兵中国的可能性就不大。
第四,苏联当时的战略重心在欧洲。
在上世界60年代,苏联的军事建设一直都是朝着欧洲发展。如果他们要在此时针对中国出兵,那么这一方针势必需要改变。而这样一来会极大地消耗苏联国内的资源,考虑苏联当时的经济问题,他们能否出兵还有待商榷。
另外,如果苏联真的出兵,那么欧洲各国和美国会甘心只当个看客吗?到那时,苏联在中东、西欧、非洲的战略空间势必会被抢夺。
以这些为代价,来攻打中国显然有些得不偿失。并且当时中、美的关系已经慢慢缓和,到时美国会站在哪一边还真的不好说。
综合以上多种原因,苏联最终还是没有南下。不是不敢打只是这个代价他们付不起,和中国交恶的后果就是要面临两线作战的尴尬困局,这对苏联本国的经济、军事和政治都是不利的。
可以说,苏、中双方在边境屯兵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态度。而此次事件,也让我国进一步确立了国安防线的重要性,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铁律。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目前全球格局呈多极化发展,我国和今天的俄罗斯成为了战略伙伴,这十分符合当下两国人民的利益关系。
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了。然而带来这一切的,是我国强大的军事、政治、以及经济力量。我们再也不是百年前那个任人欺凌的东方睡狮,巨龙已然睁眼,只待御风飞翔,龙吟九天!
发布于:天津市